不良资产治理处置惩罚中保存的执法问题内容
(一)受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权的执法限制
从商业银行角度,一旦贷款无法按期收回而转化为不良资产,如不可实时处置惩罚太过积累将导致资产欠债结构恶化。商业银行一样平常将不良贷款债权向四大国有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及地方性资产治理公司转让处置惩罚,但也保存未纳入资产治理公司转让处置惩罚的部分不良贷款,即向社会投资者转让,执法理论及司法裁判对此认定亦保存较大争 议,持否定态度的人主张:贷款等金融营业只能由具有特许资格的金融机构来谋划,其他任何单位或者小我私家不得从事相关营业。如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转让给社会投资者的,该受让方因不具有金融营业资格,违反了国家的执法的强制性划定,而导致债权转让行为无效。
社会投资者受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权不违反执法、规则榨取性划定,但保存一定执法限制,详细如下:
1、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转让贷款债权无榨取性划定,转让条约有用。
《中国银行业监视治理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执法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划定:“对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没有榨取性划定,转让条约具有条约法上的效力”,其以为贷款债权转让的行为:“属于债权人将条约的权力转让给第三人,并非向社会不特定工具发放贷款的谋划性运动,不涉及从事贷款营业的资格问题,受让主体无须具备从事贷款营业的 资格。”
2、不良贷款债权向非金融机构转让操作中的限制:
(1) 涉及金融机构内部批准程序。上述银监办发[2009]24号文件划定:“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应当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接受羁系部分的监视检查”;另,《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乞贷条约项下债权转让有关问题的批复(银办函[2001]648号)》划定:“未经允许,商业银行不得将其债权转让给非金融机构”,因此涉及商业银行应向银监会报告,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则还包括国资委批准。
(2) 乞贷人、包管人、资产真实限制及回购榨取。《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营业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13号)》、《中国银行业监视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营业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102号)》划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信贷资产转让 中应征得乞贷人赞成、征求包管人意见(如差别意则替换包管),且要求资产真实转让,榨取回购等义务。笔者以为,向非金融机构转让应不低于上述要求。
(3)果真程序要求。上述银监办发[2009]24号文还划定“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应当接纳拍卖等果真形式,以形成公允价钱,接受社会监视”。
(4)债权追偿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事情座谈会纪要(法发[2009]19号)》中关于地方政府等优先购置权及案件不予受理情形将为不良贷款债权受让投资主体造成债权追偿限制(详细下文剖析)。
3、对融资租赁公司受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权的建议:
(1)只管不涉及国有资产的贷款债权,纵然涉及最好取得国资委的批准文件等。
(2)审查贷款债权有无转让限制,如主管部分榨取性划定、条约榨取性划定等,至于银行是否向银监会报告取得赞成,鉴于商业银行一样平常较量强势,视情形是否作为其陈述包管载入条约。
(3)切实推行债权转让通知义务。
(4)审查债权的真实性、清静性等。
(二)不良国有金融资产处置惩罚实验的权力限制
不良国有金融资产处置惩罚的基来源则仍是阻止国有资产流失,实践中涉及不良国有金融资产处置惩罚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地方性资产谋划治理公司及非金融机构类资产治理公司三类资产治理公司。凭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事情座谈会纪要(法发[2009]19号)》划定,融资租赁公司如受让或加入上述公司转让的不良国有金融资产并举行处置惩罚实验,须注重以下权力限制:
1、不可以不良债权瑕疵为由起诉国有银行。
《法发[2009]19号纪要》划定:受让人自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以不良债权保存瑕疵为由起诉原国有 银行的,法院不予受理。上述立法原旨在于:第一,金融资产治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不良资产转让行为,是政策指导下的行政性行为,而非民事行为,不受民事执律例范的调解;第二,金融资产治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不良资产转让协议爆发的纠纷不具可诉性,凭证“后手权力不得优于前手权力”的基本执法原则, 买受人与银行之间纠纷亦不具可诉性。关于不良债权受让人的影响在于,受让人受让的不良债权可能泛起已过诉讼时效、已清偿等权力瑕疵时,受让人不可向原国有银行主张,而转让方资产治理公司亦可能对不良债权瑕疵并无过错,且已在转让协议中有追偿免责条款,造成受让人不良债权无法处置惩罚接纳权益的损失。
2、有限制起诉国有银行。
《法发[2009]19号纪要》划定了特殊情形下可起诉国有银行的两种破例情形:其一,不良债权已经剥离至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又被转让 给受让人后,国有企业债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良债权已经转让而仍向原国有银行清偿的,国有企业债务人在对受让人清偿后可以向原国有银行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其二,国有企业债务人不知道不良债权已经转让而向原国有银行清偿并以此对抗受让人追索之诉的,受让人可以向国有银行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
3、不可在债务人追索诉讼中追加国有银行或提起再审。
《法发[2009]19号纪要》划定:受让人在对国有企业债务人的追索诉讼中,主张追加原国有银行为第三 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纪要》宣布前已经终审或者凭证《纪要》做出终审的,当事人凭证《纪要》以为生效裁判保存过失而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上述立法原旨在于:第一,只管阻止国有银行涉入诉讼;第二,包管国家剥离不良债权的战略政策。
4、追偿或转让榨取条款有用。
《法发[2009]19号纪要》划定: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在不良债权转让条约中订有榨取转售、榨取向国有银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 机构等追偿、榨取转让给特定第三人等要求受让人放弃部分权力条款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条款有用。则资产治理公司在不良债权转让条约中将会将受让人向国有银行、政府及机构,甚至于自身纳入追偿或转让榨取规模,受让人追偿权力将受到极大限制。
5、政府优先购置权。
《法发[2009]19号纪要》划定:享受优先购置权的主体包括相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代表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部分或者持有国有企业债务人国有资源的集团公司,其在一律条件下享有优先购置权。上述划定虽针对国有资产流失制订,但关于受让人前期视察及谈判等缔约本钱实时机亦产 生影响。
6、受让人不享有金融资产治理公司部分特殊权力。
《法发[2009]19号纪要》第十一条划定: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通过债权转让方法处置惩罚不良资 产的,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收购、治理、处置惩罚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执法若干问题的划定》等文件中划定的特殊权力,如通告催收、通告债权转让通知,榨取转让条款对资产治理公司无约束力,诉讼费减半收取等,而受让人受让不良债权后再行转让的,不享有上述特殊权力。
(三)商业银行债转股执法瓶颈争议
现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一样平常通过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政策性债转股,但关于商业银行实验商业性债转股保存较大执法争议。持否定态度的人主张:商业银行债转股保存执法障碍。如《贷款通则》第二十条划定借(贷)款人不得使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不得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权略划、不得用谋划房地工营业及房地 产投契行为等。《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划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谋划营业,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验债转股并不违反执律例则的划定,但就详细个案建议事先与主管部分相同。
1、 商业银行实验债转股未违反榨取性划定,应认定有用。
上述《贷款通则》及《商业银行法》关于商业银行投资的榨取性划定,从法理上来看是从商业银行清静性、流动性及盈利性等角度制订,《商业银行法》在2003年增添了“国务院尚有划定的除外”的修正条款,亦为国务院未来适当放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留有余地。厥后 2012年实验的《公司债权转股权挂号治理步伐[已失效]》及2014年实验的《公司注册资源挂号治理划定》对债转股举行划定,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验债转股并非以持股投资为目的,而是阶段性持股实现债权接纳,未违反上述榨取性划定,应认定有用。
2、对融资租赁公司加入债转股的建议:
(1)只管不涉及商业银行债转股,如涉及建议增添资产治理公司作为生意主体,或商业银行取得银监会报告批准,鉴于商业银行一样平常较量强势,视情形是否作为其陈述包管载入条约。
(2)取得须要的内部和外部的审批手续。由于债转股现实是公司的增资行为,因此应当凭证《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划定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还应凭证现行的执法、规则划定取得有权机关的批准。
(3)切实推行尽职视察、资产评估等运动。
(四)借贷无效情形下不良资产处置惩罚的效力问题
凭证《贷款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条约乞贷方逾期不送还乞贷的应如那里置问题的批复》等有关划定,明确了非金融机构企业间的借贷条约属于无效条约。可是否只要是非金融机构企业间的借贷条约即为无效条约,在理论界及实务界保存较大争议,2013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天下商事审 判聚会上的讲话《商事审讯中需要注重的几个执法适用问题》中提出了区别认定企业间借贷效力的裁判规则,即:
①在商事审讯中,关于企业间借贷,应当区别认定差别借贷行为的性子与效力;
②对不具备从事金融营业资质,但现实谋划放贷营业、以放贷收益作为企业主要利润泉源的,应当认定乞贷条约无效;
③对不具备从事金 融营业资质的企业之间,为生产谋划需要所举行的暂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如提供资金的一方并非以资金融通为常业,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划定的情形,不应当认定乞贷条约无效。
经研究最高院2011年-2014年裁判案例来看,对上述认定亦未形成统一的裁量标准。而现实中,经常接纳虚伪生意、委托理财、相助开发等形式对借贷行为举行包装的经济运动,而一旦涉及到不良资产处置惩罚时,这些不良资产涉及的经济运动自己包括爆发执法危害的客观可能性,其主要是借贷 无效情形下不良资产处置惩罚的效力问题。
融资租赁公司加入不良资产治理处置惩罚中应注重非金融机构企业间借贷条约项有用或无效两种情形的设计,切实提防执法危害:
1、不良资产处置惩罚前对相关资产举行评估视察,阻止介入非金融机构企业间借贷条约类资产处置惩罚,纵然介入也优先选择生产谋划暂时性资金拆借的不良资产;
2、债权转让条约须明确,转让的债权除包括债权自己外,还包括条约无效情形下的本金返还请求权;
3、债权转让条约须明确,上述本金返还请求权的转让具有自力性,不受债权转让条约不建设、无效、被作废、被扫除的影响。